(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天(6月13日)
湖北宜昌的江豚摄影爱好者杨河
登上了联合国新闻头条
新闻素材
由湖北国际传播中心(HICC)采集
65岁的杨河
正是半个月前
小布一篇文章中的主人公
《长江上十几艘货船为何突然同时停航?》
(点击阅读原文↑)
杨河是怎样爱上拍摄江豚的?
他与江豚有着怎样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
登上联合国新闻头条的老人
↓↓↓
水
是生命之源,江河湖海则是地球关键的生态系统。对于人类发展与生物多样性来说,保护这些水体环境至关重要。在中国,素有母亲河之称的长江就正在得到持续的保护修复,而代表性物种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变化无疑是长江生态环境的晴雨表。
在长江繁忙的宜昌段,时常可以见到一位在江边扛着“长枪短炮”般摄影器材的人,他就是已经连续五年跟拍江豚的杨河。从最初只能捕捉到一些残影,到现在可以给江豚拍下完整的“登记照”,杨河不仅在摄影技术上不断精进,甚至对江豚的习性都已经了如指掌。
据他自己说,支撑他坚持下来的信念源自儿时的记忆。作为土生土长的宜昌人,他在长江边长大,在江中游泳、捞鱼摸虾、打水仗、追江豚是他难以忘怀的童年回忆。
杨河:“(那时)老人为了防止我们下水游泳,就告诉我们,你千万不要下水,江豚都是会吃人的。从那以后根本都不敢下水,这是我记忆最深的。”
从极度濒危到止跌回升
江豚曾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与之相通的洞庭湖和鄱阳湖。但后来,因为长期受到高强度人类活动和水污染的影响,其种群数量从80年代开始快速衰减,逐渐难觅踪迹。
江豚是长江的旗舰物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极危”级别。(杨河摄影作品)
2012年,长江江豚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仅次于“灭绝”和“野外灭绝”的“极危”级别。2017年进行的科学考察显示,长江江豚数量约为1012头,仅相当于大熊猫的一半。2021年,该物种由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升为国家一级。
自2019年立志成为一名长江江豚的守望者以来,杨河已经拍摄了上百万张照片。他欣喜地发现,江豚又“拖家带口”回来了,他的摄影精品的出片量也越来越大。
杨河:“我们这里2号家族是五到七只,1号家族有三只。现在我们水质好,(可以看到江豚)赶鱼,有很多。(江豚)经常把肚子露出来,我经常拍到它们的肚子。”
长江湖北宜昌段江景
今年2月,杨河的主观感受也得到了科学评估的印证。中国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结果表明,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出现了止跌回升的重大转折。
在杨河看来,这一切要得益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沿江的化工厂不见了,岸边护坡平整了,江边的荒地变成了滨江公园,江水变清;就连来往迁徙的鸟群和野鸭也停下脚步,在此筑巢安家。
杨河:“这一步把渔船全部搞上岸,渔民退捕上岸。然后渔民转变了身份,加入了巡逻队。从这个时候开始,慢慢地江豚才来。”
黄金水道也是生命通道
时间回到2022年2月9日,照常在江边拍摄的杨河从镜头里发现了一只不断挣扎的江豚。把镜头推上去一看,他才发现江豚的尾部被绳子缠住,绳子的另一头还拴着两个塑料瓶。此时的江豚只想着尽力挣脱掉绳子,全然不顾正在江面上行驶的十几艘货船。在这危急时刻,杨河拨打了渔政部门的电话。
杨河:“我当时的观点是,因为船很大,停航也不容易,我说你要他们加强瞭望,怕螺旋桨把它带进去了。”
宜昌渔政人员救助被绳子缠住的江豚
让他意想不到是,不仅渔政救援在不到一刻钟之内就赶到了现场,而且三峡海事局在得知消息后还向这片水域的所有货轮下达了紧急停航的调度令。在正午时分,黄金水道按下“暂停键”,为这只江豚让出生命通道。
杨河:“因为勒得很(深),当时剪(绳子)的时候真的是剪都剪不断。真正的(救助)几分钟就完了,但我在这里守着它,看它是不是死了呀,是不是漂着,是不是在呛水?我就跟着(江豚)走,走了几圈,大概(觉得)没事了我才回去。”
这只在后来被杨河用当天的日期命名为“209”的江豚无疑是幸运的,而让“209”涉险的塑料漂浮物问题仍然在更多的水体中普遍存在。
清漂为大坝构筑屏障
今年6月5日第50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就曾发出警告: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超过四亿吨,其中三分之一仅使用一次;每天相当于有2000辆满载塑料的垃圾车向江河湖海倾倒塑料。
在长江湖北秭归段,由于这里紧邻三峡大坝,所以成为了拦截上游漂浮垃圾的最后一道屏障。据三峡库区秭归清漂队队长周功虎介绍,去年全年总共打捞上来2000多立方米的漂浮物,其中主要包含生活垃圾和树枝。
周功虎从2006年开始投身到清漂工作当中,并于2016年组建了这支具有志愿服务性质的清漂队。在2020年,清漂队配备了两艘机械清漂船,一条机械船相当于五艘以上的人工清漂船,因此大大提高了打捞的效率。此外,打捞物如今也被送到水泥厂用几千度的高温做无害化处理,进一步减小了对环境的影响。
三峡库区秭归清漂队配备的两艘机械清漂船之一。
一些被打捞上来的漂浮物正在被吊起。
其实,不光是内陆江河,沿海水域也正在受到化学品、塑料和人类排泄物的污染。为此,对水体的治理不仅要“疏”,更要从源头上“堵”。
联合国已经发出呼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必须团结一致,共同打破对塑料的依赖,同时倡导零废物,建立真正的循环经济。只有这样,才能为全人类和地球上的其他物种缔造一个更清洁、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未来。
此前,美国的美联社、英国的路透社也转载了湖北国际传播中心(HICC)关于杨河和江豚的故事的报道。
报道还被意大利侨网、菲律宾菲龙网、欧洲华人街、欧联网、欧华网、欧洲万事达网、菲律宾商报、日本中文导报、中欧通讯网、英国欧桥网、加拿大七天传媒等海外华文媒体转发。
标签:
仓储物流“成渝圈”如何乘势而上? 12月3日,连接昆明和万象的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被惠及的显...
两件西周青铜簋时隔三千年成功配对 考古工作者介绍,这个铜簋的盖、身分别时隔40余年出土,纹饰...
“医保砍价”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晁星 “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
“购物成瘾”真的是一种病 刘艳 牛雅娟 本周日即将迎来“双十二”促销季,很多人又开始摩拳...
因迷恋山间风景,一男子在甘孜州稻城县海拔4000多米的无人区迷失方向,随后与同伴失联。12月的稻城...
嫌疑人DNA信息比中后,成都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处DNA实验室民警白小刚一下坐在凳子上,恍惚迟疑间...
一批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新书发布 新华社南京12月7日电(记者邱冰清、蒋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电影《亲爱的》里面没有的结局,在我眼前“上映” 12月6日,在深圳市...
冥想?泡脚?不如听听助眠音乐 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成为最贴合都市人群的“睡眠画像”。随...
养老话题 老年教育面临缺口 “终身教育”潜力无限 【现实挑战】“新老年”群体愿意在培养兴...
孙海洋被拐14年儿子如何找到的? 警方侦办另一宗拐骗儿童案时发现线索,通过人像比对、DNA确认找...
北京天文馆、圆明园将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12月6日,北京天文馆发布通知称,12月8日起试行对未成...
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 连续7年保持在1 3万亿斤以上 根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抽样调...
斑块软的很危险 硬的就无碍? 血管里的“垃圾”分类 赶快学起来!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中国...
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大幅降价 聚焦医保谈判背后脊髓性肌萎缩症家庭 医保目录公布那天 好多家长都...
抖音“窗花剪剪”遭抄袭 被判获赔20万元 法院认为“窗花剪剪”的这种表达方式理应受到《著作权...
公安机关近日侦破3起拐卖儿童案件 失散十几年 3组家庭终于团圆了 北京青年报记者12月6日从公...
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发布 本报讯(记者 路艳霞)作为年度“汉语盘点”活动最具网络特色的组成部...
北京天文馆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本报讯(记者 牛伟坤)北京天文馆对票价免费及优惠政策作出调整:1...
2021北京百个网红打卡地发布 本报讯(记者 李洋)2021北京网红打卡地推荐榜单昨晚正式发布。自然...